還記得那些年我們送長輩的綠豆糕
2012-11-29 (à′?′: 中國糖酒網(wǎng)信息中心)
我老家在余姚,曾在五十年代初期被調(diào)在湖州工作,那時年僅21歲。自此湖州成為我第二故鄉(xiāng),而留在余姚的母親,始終成為我難以忘懷的遠念,因為母親38歲時,正時于1941年日本侵華的戰(zhàn)亂時期,父親因鄉(xiāng)下逃難,因病亡故,留給我們一家生活的重擔(dān),靠母親和姊姊紡紗織土布為生,我也在無奈下于解放前由母托人被送入寧波一家批發(fā)商鋪為徒工。
母親含辛茹苦和吃苦耐勞,勤儈守家的慈賢神情常在心頭縈回,而母親也為“兒行千里母擔(dān)憂”,日夜?fàn)繏煸谛念^,所以每逢春節(jié)后,總給我寄來一郵包,諸如余姚豆酥糖和糟雞,而我呢?除寄錢外,常以湖州震遠同以三珍著稱的酥糖、椒桃片、牛皮糖寄回家,讓母親和我以下的二個弟弟享受到湖州特產(chǎn)的滋味,故在母親的幾次回信里,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湖州三珍的細軟和美味,分給親鄰,無不被贊口不絕。而后在三年困難時期,酥糖要憑票供應(yīng),即便沒人二包,但我還堅持湊籌了郵寄。
幾年后,我有了情人,湖州同事告訴我,說第一次去看岳父母,必須要有酥糖敬長輩,莫說錢小但禮不輕,這是湖州的習(xí)俗,我也照此“行禮”,雖花錢不多,但確能取悅長輩。
成家后,我們男女雙方都因老無工作要負擔(dān),又下有幼兒要撫養(yǎng),但我仍在過年過中秋時堅持著送震遠同三珍寄情,如遇請假探母,還多帶這些作為敬母、敬娘舅和送親友的饋贈上品。
幾年后,我的兩個兄弟因在上海有了工作,戶口亦與姊同遷于上海,由此使我多了個去上海探親的機會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他們都有了孩子,我也被升級為娘舅和叔伯,所以每次去上海,仍持續(xù)樂于攜帶震遠同三珍為饋贈,不過多帶些牛皮糖、核桃糕應(yīng)小輩所喜食,記得曾有幾次,我還分送幾包給那里鄰居品嘗,他們由此認識湖州茶食,說湖州美食之精細,食不粘嘴、手拈不落塊,芳香別有味,酥糖遠勝寧波豆酥糖呢?
光陰苒苒,時至今日,彈指六十年,我輩已成為有第三代的老長輩,但我無論是每年清明上墳去甬姚,或每年堅持一、二次去上海,我總不忘帶些震遠同三珍去送人,而他們也以我的饋送視作老來不忘舊情,似乳交融的清結(jié),而此脈脈相傳到我的下輩,出門探親以帶此特產(chǎn)為尊敬長輩、傳遞友情的摯誠心意。我也由此與它結(jié)下不解之緣,并經(jīng)常關(guān)注它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,比如芝麻鍋巴、瓜仁鍋巴等新產(chǎn)品和粽子、綠豆糕等。
時逝中秋,欣悉百年老字號震遠同意在提倡弘揚孝敬長輩的傳統(tǒng),別出心裁的推出了一款既寓意傳統(tǒng)孝情,又以美味筍香的時尚口味,濃濃融合在一起,將寓意中秋以孝團圓的孝子餅推出市場,我為之欣喜。
但愿它在傳承百年,在信息化時代里,仍不失為新一代尊敬長輩表孝意,傳遞親情中仍能發(fā)揚它的獨有魅力,在提倡綠色食品和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中、在永葆湖州各特產(chǎn)榮譽中,仍廣為大眾青睞和喜愛。
à′?′£o@nfrom